各有關單位、申請人:
根據教育部教社科司函[2013]260號文件通知,2014年度教育部PP电子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已經開始接受申報,現將相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課題範圍與資助額度
申请者应围绕贯彻落实《教育计划纲要》,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生长的战略目标,针对当前革新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和完善学风建设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视察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课题申报规模详见课题指南(附件1)。 1.课题分为重大课题和一般课题两类。重大课题每项资助经费不凌驾50万元;一般课题每项资助经费不凌驾10万元。
2.重大課題要求凭据課題指南規定的研究思路和目標進行課題設計論證;一般課題可以圍繞課題指南規定的相關範圍和研究偏向,結合自身研究專長自擬題目。
二、研究周期及结果形式
1.重大課題研究周期爲3年,最終结果要求詳見課題指南(附件1);一般課題研究周期爲2年,研究结果爲專著或2篇以上公開發表的論文,以及提交有關部門的研究咨詢報告。本項目爲事情專項,應爲教育部簡報、專家建議或學風委事情簡報提供2份以上稿件且至少有1篇被采納,其中重大課題應提供3份以上稿件且至少2篇被采納。
2.課題研究完成後應辦理結項手續,同時報送已公開發表的論文及研究咨詢報告。所有課題研究结果(包罗階段性结果、最終结果等)發表、出书時,須在顯著位置注明“教育部PP电子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資助”字樣。
三、申報條件
1.每所高校限報2項。如申報數超過2項,學校會組織初審,擇優推薦。
2.申請者應爲具有高級職稱(含副高)的在編在崗教師;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能夠真正承擔和負責組織項目的實施;具有較高的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學風,對國內外學術規範現狀有比較深入的了解,有一定研究基礎並有相關研究结果。每個申請者限報1個項目;所列課題組成員必須征得成員本人同意,否則視爲違規申報。
3.有以下情況之一者不得申報本專項:
(1)在研的教育部PP电子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含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基地重大項目、後期資助項目、一般項目)負責人;
(2)所主持的教育部PP电子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自2011年(含)以來因各種原因被撤銷者;
(3)在研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含重大項目、重點項目、一般項目、青年項目、後期資助項目、西部項目和單列學科等各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各類項目負責人(若已結項需附相關證明);
(4)申報2014年度教育部PP电子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其他類別項目者。
4.申請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青年、後期資助、西部和單列學科項目的負責人同年度不能申請本專項。
5.自2015年起,連續2年(本次指2013、2014年)申請教育部一般項目(含專項任務項目)未獲資助的申請人,暫停1年本專項申請資格。
四、申報辦法和法式
1. 本次项目接纳网上申报方式。中国高校PP电子社会科学信息网(www.sinoss.net)(以下简称社科网)“教育部PP电子社会科学研究治理平台?项目申报”系统(以下简称“申报系统”)为本次申报的唯一网络平台。网络申报措施及流程以该系统为准。
2.《教育部PP电子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申請評審書》(以下簡稱《申請評審書》)已啓用2014年新版本,以前版本無效。申請者可登錄社科網下載《申請評審書》,按填表要求用計算機填寫、打印,並提交電子版和紙質版給單位科研治理部門。
3.各單位于2月27日之前將《申請評審書》電子版發zhifengxie@mail.mkako.com。由科研院PP电子社科處在線填寫項目申報基本信息,同時上傳《申請評審書》。
4. 各单元于3月5日前将与电子版一致的纸质《申请评审书》一式2份(含1份原件)报送科研院PP电子社科处。请各申报单元严格凭据上述时间完成申报事情,逾期不予受理。
5. 所有网上提交的《申请评审书》和纸质件内容要确保一致,否则不予受理。
五、其他要求
1.申請者須認真查閱教育部PP电子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有關治理辦法及以往有關立項資料,強化創新意識,切實提高申報質量,制止低水平重複申報。
2.各申報單位網上提交的《申請評審書》和簽字蓋章的紙質件數量與內容要確保一致,否則不予受理。
3.爲保證匿名評審的公正公正,課題《申請評審書》B表不得出現申請者學校、個人等有關信息,否則作廢。重大課題不受此限。
4.申請者應如實填報质料,確保無知識産權爭議。凡弄虛作假者,一經查實即取消三年申報資格。
5.各申報單位應嚴格把關,確保填報信息的准確、真實,提高項目申報質量。如違規申報,將予以通報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