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精品课程网站>>>>>>
在高等學校開設“中國傳統文化”課程,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和在大學生中進行文化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原國家教委1994年10月發出了“關于在高等學校開設中國傳統文化課通知”(教高司[1994]192號文件)。
1995年,我校決定由當時的文化藝術中心主任鍾明善教授負責,組織了面向在校大學生開設的“中國傳統文化”大型系列講座,邀請了全國及陝西著名學者教授,如余秋雨、肖雲儒、陳忠實等,講授十余場。這次大型系列講座,在交大屬于首次,因而在學生中引起了強烈反響。1996年,我們一方面繼續舉辦第二次系列講座,一面在部门院系試點開設“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同時著手組織部门教師編寫《中國傳統文化精義》。當時有9位教師參與教材編寫與課程講授,教材分爲12章,分別爲“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儒學與中國傳統文化”、“道與中國傳統文化”、“释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哲學”、“中國傳統倫理道德”、“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國古典美學”、“中國古典文學”、“中國傳統藝術”、“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和“走向世界的中國文化”。1997年,學校將“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列入必修課,決定面向全校一年級學生開設。在經過5年的教學時間後,根據專家和學生反饋意見,教師人員的變動等情況,在原教材基礎上,于2001年推出第二版教材。2007-2009年,在“國家十一五教材”的資助下教材再次推出修訂版,增加了“科舉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國書法藝術”、“中國繪畫”、“雕塑與傳統藝術”、“中華經典與中國PP电子精神”等章節。調整了課程體系,授課內容,並在部门課堂接纳多媒體教學手段。
经过近14年的实践,“中國傳統文化概論”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已由不定期的系列讲座,生长成为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并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回声,成为本校最受学生接待的课程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应,在高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十分须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