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講壇——教授系列講座第391講
講座時間:2016年6月1日19:30
講座地點:主樓A203
講座人:張衛東
讲座主题:赏花有时 度曲有道——论昆曲
主辦單位: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西安交通大學教務處
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講座人介紹:
昆曲老生。生于北京。滿洲正白旗霍羅氏後裔,祖輩在遜清曾爲將軍。受家庭熏陶,自幼在北京昆曲研習社向吳鴻邁、周铨庵以及上海昆曲研習社樊伯炎學習古詩文誦唸以及昆曲老生、老外、正旦、小生等行當,被文博各人朱家溍收爲入室门生。入北京戲曲學校昆曲班向陶小庭、侯玉山、鄭傳鑑等昆曲名宿習藝,曾得周萬江、張國泰、白士林、甘明智、計鎮華、黃小午、張世铮等老師指導。1989年起,在京及外地近幾十所大中院校向學生們講授昆曲知識,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中央廣播電台、台灣中央廣播電台曾多次做專題播放。首創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昆曲選修課,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北京大學國學社導師,北方昆曲劇院國家一級昆曲演員,新版電視劇《紅樓夢》昆曲顧問、音韻顧問,國子監官韻誦唸傳承人。
講座內容介紹:
昆曲之所以久衰不亡,就是因爲不是個簡單的劇種,而是文言詩詞類赞美的經典代表,音樂來源既有唐宋以來的古典雅樂,又有元明以來流行于市井鄉村的俗曲,六百年來差异階層、差异身份的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鍾愛支點。明清以來,昆曲已經成爲禮樂文明的延續,因此在古典詩詞赞美方面昆曲是我們永遠的寶藏。
昆曲原是文人赞美的一種技法風格,而後逐漸發展維護明代宮廷禮樂以及民間廟堂。其根系深遠悠長,來源縱及唐宋,橫涉各地。有唐宋大曲、宋詞、金代諸宮調、宋元明的民歌以及北方少數民族樂曲等諸多音樂身分。曲辭音樂植根于上層主流社會,其文風與音樂旋律演唱的音色、音質的審美意識嚴謹。
講座將從昆曲起源、創作和發展等多方面介紹昆曲的悠久曆史文化。提出亦古亦今的理念,指出現代藝術的創作要依托古典藝術,“沒有古的東西,創作不出今的東西。”“各人要修身立德,止于至善!”
更多資訊
讲座视频:西安交通大学學術資源平台
http://meeting.mkako.com?
公共主页:人人网-西安交大學而講壇?
學而講壇QQ群:111068868?
學而講壇微信民众账号:xjtuxej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