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爲首頁   |   加入收藏   |   English
肖雲儒絲路行記
當前位置: 首頁 >> 肖雲儒絲路行記 >> 正文
【肖雲儒絲路行記之一】从丝路起点长安一路向西
2014-07-29  點擊:[]

今天(7月19日)上午,“絲路萬裏行”出發式在世界園藝博覽會長安塔下,美麗的湖濱花園舉行。浐灞管委會以古代送友人遠行的方式,折灞柳以贈。我笑說,李白有詩“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此去兩萬裏,可以說是灞陵柳色,絲路壯別!”此前,我隨各媒體已經到漢中城固和關中茂陵,拜竭了鑿空西域、開辟絲路的先行者張骞和決策者漢武帝。我們追隨著他們,他們也會一路庇佑我們。

一路煙塵,向西,向西……

這次“絲路萬裏行”是一次全媒體行動,也是一次空前規模的文化探尋和田野考察。被中宣部、國家新聞出书廣電總局列爲2014年“絲綢之路國家影視橋工程”重點項目,陝西省委宣傳部確定爲文化精品工程。由陝西衛視承辦。參加的有新華社、灼烁日報、中國國際廣播電台、鳳凰衛視、陝西衛視、陝西日報10個媒體30多人。由15輛廣汽三菱越野車,在60天內跑完18000公裏,穿越3000年曆史。足迹广泛8個國家,38個都市。

所謂全媒體行動,不僅指參與的面寬,有屏媒、紙媒、網媒,而且節目組合帶有立體性、全維性,分行走版、對話版、娛樂版、經濟版四大版塊。新聞直播專欄節目《絲路進行時》,高端訪談節目《長安與絲路的對話》,PP电子記錄節目《絲路上的陝西人》,航拍節目《空中看絲路》和《自駕萬裏到羅馬》、《長安羅馬沐日》、《挑戰10000公裏》等七大節目組成。整個節目由著名深度文化記者王志擔綱主持。

我五十年前本是學新聞專業的,當了20年報紙文藝副刊編輯和不象樣子的記者,而後便鑽進書齋成了學者。想不到人過七十,竟又當起了記者,而且參與這麽大的采訪活動,自是激動異常。我准備每天寫一點文字,傳回西安。快捷和目擊可以增強親切感、親曆性。這次走絲路,我所著意于的在收割文化,當然也收割友誼、收割美麗、收割快樂。同時冀望通過媒體讓更大的接受群體享受到絲路沿線的文化、友誼和快樂。

西部,絲路,承載著民族的西部開發之夢,中華複興之夢。對我個人來說,也是人生之夢,學術之夢。這是一次圓夢之旅,盼了整整半輩子。我30年前開始研究中國西部文化,即絲路文化的國內段。28年前組織了中國第一次西部文化研討會並作主題發言。26年前寫作出书了中國第一部《中國西部文學論》並兩次再版,學界過譽,稱爲中國西部文化研究的理論構建之作,獲得“中國圖書獎”和“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结果獎”。對西部文學、電影、音樂的創作實踐和西部文化的深度思考,几多産生了一些影響。

研究西部和絲路,我想沖破慣常的書齋式研究,走一條田野考察的路子,走理論與藝術、文化行爲實踐結合的路子。爲此我跑遍中國西部各地,也到過土耳其、印度、希臘、意大利和其他歐亞國家,作過長安——羅馬比較研究,並在羅馬的大學就此演講。我一直憧憬能對中亞各國即絲綢之路天山廊道段和西亞段作具體考察。這是我人生、學術二、三十年來的一個夢。現在,這個夢和西部夢、民族夢溶爲一體,就要實現了。

我在陝西生活了半個世紀,而且現在就住在絲綢之的路商貿起點——大唐西市旁邊。原來都說陝西的地形像一個跪射俑,的確有幾分像。我卻更願意說陝西像一把鑰匙,陝南是鑰匙把,西安是鑰匙孔,關中、陝北是鑰匙的齒。這日之一把打開中華文化、絲路文化和人類文化寶庫的鑰匙。

現在,就要帶著這把金鑰匙上路了,就要在歐亞大陸的整體架構中,在人類文明的多維組合中,對絲路作再度認識,發掘其在整個人類文明中的價值與职位,真是三生有幸。作爲一個研究者,有這樣的機會,夫複何求。

車子掠過未央宮——絲路的官方起點,掠過大唐西市——絲路的商貿民間起點,掠過鹹陽,掠過乾陵、法門寺,掠過彬縣大佛,奔向遠方。

在行走中閱讀文明,在體驗中融通曆史,在廣袤的西部、無盡的絲路上,收割思想!

2014年7月19日,肖雲儒于西安至天水途中

附件列表:本新聞不包罗附件。


上一條:【肖雲儒絲路行記之三】炳灵寺,文化漩涡
下一條:【肖雲儒絲路行記之二】惜别长安城

版權所有: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設計與制作:西安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鹹甯西路28號   郵編: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