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小弦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實證社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社會學系副系主任
社會網絡研究中心副主任
Email:xiaoxguo@mkako.com
【事情经历 & 教育配景】
西安交通大学PP电子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實證社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2016年入職西安交通大學社會學系,同期先後在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治理、社會發展與治理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
曾获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生长与治理博士学位(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聯合培養)、社會学硕士学位、社會学本科学位。
【研究偏向】
社會網絡研究;社會心態研究;社會分層與流動;民族研究
科研结果
[1] 郭小弦、周潤琪,2023,“數字時代的社會交往模式:線上與線下的對比研究”,《浙江社會科學》第12期(CSSCI)
[2] 郭小弦、申欣悅、李曉光,2023,“共享數字時代的福祉:互聯網使用與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甯夏社會科學》第5期(CSSCI)
[3] 郭小弦、周星辰,2023,“住房産權與青年群體的階層認同:三種效應的檢驗”. 《中國青年研究》第3期 (CSSCI)
[4] 郭小弦、張岍,2023,“互聯網使用與青年群體的身心康健:人際交往與網絡依賴的中介效應分析”. 《當代青年研究》第1期(CSSCI擴展版)
[5] 郭小弦、張岍,2023,“互聯網使用對青年群體身心康健的影響”,中國人口報(理論版)2023-12-8
[6] Xiaoguang Li, Xiaoxian Guo, Zhilei Shi,2023, Bright sides and dark sides: Unveiling the double-edged sword effects of social networks.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329(2023) 116035. (SSCI Q1)
[7] 李曉光、石智雷、郭小弦,2023,“傳播焦慮還是提供支持?——虛擬空間社會網絡的“雙刃劍”效應”,《新聞與傳播研究》第6期(CSSCI頂刊)
[8] 李曉光、李韻秋、郭小弦,2023,“流動有用嗎?高學曆者的教育失配與事情流動”,《教育與經濟》第6期(CSSCI)
[9] 郭小弦、李曉光,2022,“族際交往中的“石榴籽”效應——個體特征、網絡結構與社會效應”,《民族研究》第2期(CSSCI頂刊)
——人大複印資料《民族問題研究》2022年第8期全文轉載
[10] 李曉光、郭小弦,2022,“個體社會資本在下降嗎?——都市居民社會資本的變遷趨勢分析”,《社會學研究》第5期(CSSCI頂刊)
——《新華文摘》網刊2023年第7期轉載
[11] Xiaoxian Guo, Qian Zhang, Yaxin Cheng, Jing’en Song,2022,Social Integration and Residence Intention of Foreigners in Western China: Evidence from Xi’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9(17), 10519. (SSCI)
[12] Xiaoguang Li, Xiaoxian Guo*,2022,Dynamics of Social Capital in Urban China,1999 to 2014: An Age-Period-Cohort Analysis. Social Networks. 2022(68)394-406. (SSCI, Q1, 國際社會網絡領域頂刊)
[13] Xiaoxian Guo, Qi Chen,2022,Heterogeneous Returns to Social Networks: Effects on Earnings and Job Satisfaction in the Chinese Labor Marke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2,19,5700. (SSCI)
[14] 郭小弦、沈慧,2022,“打工人的煩惱:超時勞動、事情壓力與生活質量研究”,《青少年研究與實踐》第3期
[15] 郭小弦、李韻秋,2021,“拓展社會網絡與社會資本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報,2021-10-27
[16] 邊燕傑、缪曉雷、魯肖麟、馬旭蕾、郭小弦*,2021,“社會資本與疫情風險的應對”,《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期 (CSSCI)
[17] 郭小弦,宋京恩,2021, “‘一带一路’国家在华留学生的主客观社会融入”,《青少年研究與實踐》第3期
[18] 邊燕傑、馬旭蕾、郭小弦*、缪曉雷、魯肖麟,2020, “防疫社會資本的理論建構與行爲意義”,《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CSSCI,權威期刊)
[19] Yanjie Bian, Xiaolei Miao, Xiaolin Lu, Xulei Ma, Xiaoxian Guo*,2020, “The emergence of a COVID-19 related social capital: The case of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ology, 50(5)419-433.
[20] 邊燕傑、郭小弦、李曉光,2020, “市場化與社會資本的變遷:1999-2014”,《開放時代》第4期(CSSCI,權威期刊)
——《新華文摘》2020年第22期轉載
[21] 郭小弦、蘆強、王建,2020,“互联网使用、社會网络与青年群体的幸福感——基于社会网络的中介效应分析”,《中國青年研究》第6期(CSSCI)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20年第9期轉載
[22] 郭小弦,2019,“誰從社會網絡中獲益更多?——社會網絡的差異性回報研究”,《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CSSCI權威)
[23] 郭小弦、王建,2019,“社會支持還是參照群體?社會網絡對主觀幸福感影響機制的考察”,《社會科學戰線》第1期(CSSCI權威)
[24] 郭小弦,2017,“社會網絡資源收入效應的比較研究”,《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5期(CSSCI)
[25] 郭小弦,2015,“都市居民的社會網絡交往與政治信任——基于JSNET數據的實證分析”,《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CSSCI,權威期刊)
[26] Yanjie Bian, Lei Zhang, Jianke Yang, Xiaoxian Guo, Ming Lei,2015,“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hinese People: A Multifaceted View”,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第1期(SSCI)
[27] 邊燕傑、郭小弦,2015,“餐飲網社交功效的中日韓比較”,《學術交流》第2期(CSSCI)
[28] 郭小弦、張順,2014,“中國都市居民教育收益率的變動趨勢及其收入分配效應——基于分位回歸模型的分析”,《複旦教育論壇》第3期(CSSCI)
[29] 張順、郭小弦*,2012,“求職過程的微觀分析——結構特征模型”,《社會》第3期(CSSCI權威)
[30] 張順、郭小弦,2011,“社會網絡資源及其收入效應研究:基于分位回歸模型分析”,《社會》第1期(CSSCI權威)
【圖書章節】
[1] Xiaoxian Guo, Xiaolei Miao. “Changes in Social Capital During COVID-19 Epidemic: Evidence from Urban China.” in Social Capital in a Turbulent Era, Edited by Yaojun Li: UK: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td. forthcoming
[2] 郭小弦. “什麽是社會學”,載于《社會學概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书社,2023待出书
[3] 張順,郭小弦.“求職過程與职位獲得” ,載于《社會網絡與勞動力市場》(第一章),社會科學文獻出书社,2017年
[4] 張順,郭小弦.“政治資本對于求職的作用” ,載于《社會網絡與勞動力市場》(第二章),社會科學文獻出书社,2017年
[5] 張順,郭小弦.“社會網絡資源的收入效應分析——信息與人情的作用” ,載于《社會網絡與勞動力市場》(第六章),社會科學文獻出书社,2017年
[6] 邊燕傑,陳皆明,郭小弦. “什麽是社會學”,載于《社會學概論》(第一章),高等教育出书社,2013年
[7] 邊燕傑,張磊,郭小弦. “社會網絡”,載于《中國西部報告》(第八章),中國社會科學出书社,2013年
[8] 張順,郭小弦. “求職過程的微觀分析:特征結構模型” ,載于《社會網絡與职位獲得》,社會科學文獻出书社,2012年
【分析陈诉 & 决策建言】
獨立或以第一作者撰寫的分析報告、決策建言兩篇被中央辦公廳接纳,八篇被國家部委深度接纳、八篇被地方政府接纳
【科研項目】
[1]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中人際交往的比較研究”(23BSH022)
[2] 國家民委揭榜挂帥攻關項目:“配合富足與中華民族配合體建設研究”(2022-GMG-016)2023年獲追加資助
[3] 陝西省2022年志願服務課題研究項目(重大項目)(SYVAKTZ202203):“大學生志願服務與個人成長發展研究:以西部計劃志願者爲例”
[4] 教育部PP电子社科青年基金:“當代中國居民的主觀生活感受研究”(17XJC840002)
[5] 中國博士後基金(一等資助):“轉型期都市居民社會網絡對職業收入的影響機制研究”(2017M610627)
[6] 陝西省博士后基金:“陝西居民的主觀幸福感研究”(2017BSHEDZZ130)
[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國際相助項目:“新冠疫情中社會行爲與社會心態的國際比較研究”(SK2021039)
[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當代中國居民的主觀生活感受研究:社会网络与社会流动的双重视角”(SK2017004)
[9] 政府相助項目:“西安高新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研究”(S2020213)
[10] 高校相助項目:“西安市外國人2022年度調查研究”(SKH2021179)
[11] 高校相助項目:“西安市外國人2021年度調查研究”(S2020145)
[12] 高校相助項目:“西安市外國人2020年度調查研究”(S2020021)
[13] 高校相助項目:“西安市外國人2019年度調查研究”(S2019022)
[14] 高校相助項目:“西安市外國人2018年度調查研究”(S2017142)
【獲獎】
[1] 2023,陝西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结果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 2023,中國知網學術精要高PCSI論文、高被引論文、高下載論文,第一完成人
[3] 2023,陝西省民族宗教事情優秀調研结果二等獎
[4] 2023,西安交通大學優秀本科生導師
[5] 2022,西安交通大學優秀班主任
[6] 2022,西安交通大學網是科技獎教金 三等獎
[7] 2021,陝西省社会学会学术年会優秀論文一等獎
[8] 2021,西安交通大學校級本科生優秀畢業論文指導教師
[9] 2021,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学院優秀共産黨員
[10] 2020,西安交通大學肖雲儒獎教金
[11] 2018,中國社會學會社會網與社會資本研究專委會第十四屆會議優秀論文
[12] 2017,陝西省社会学年会2017年學術年會會議論文一等獎
【教學課程】
《社會網絡與社會資本研究》 主講,研究生課程
《社會研究要领》 主講,本科大類平台課
《社會政策學》 主講,本科專業必修課
《社會分層與流動》 參與,本科專業必修課
《研究生論文寫作指導》 參與,研究生課程
《發展社會學》
《數據分析與軟件應用》
【教改項目】
· 本科班主任:文試004、社會81班班主任
· 學業導師:文試2004班學業導師
【公共服務】
国家民委、陝西省民委“铸牢中华民族配合体意识研究基地”基地专家
中國社會學會社會網與社會資本研究專業委員會理事會學術秘書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青年編審
浙江省青年發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團中央重大選題審讀專家
陝西省青年志愿者协会智库专家
西安交通大學實證社會科學研究所暑期班授課教師
若幹中英文期刊匿名評審
西安市社會事情協會專家
教育部碩士學位論文評審專家
學術會議
作为主要卖力人举办国际、海内重要學術會議 12次
數據庫建設
主持和組織社會網絡與職業經曆(JSNET)、中國西部社會變遷調查(CSSC)、西安市外國人調查(SRFC-Xi’an)、西安市疫情期間社會調研(XASS-covid19)等多項大型社會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