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十九大的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情况、富厚党员组织文化生活,2017年9月19日,由PP电子学院音樂教育中心黨支部主办的“喜迎十九大‘聆听红色经典音乐系列讲座’”运动于交大主楼E座703聚会会议室乐成举办。 加入此次运动的党组织包罗:PP电子学院的机关党支部、社会学党支部、艺术设计党支部、中文党支部、书法党支部、学生党支部。
作爲“聆聽紅色經典音樂系列講座”的第一場,主講人音樂教育中心李娟副教授選擇了“黃河大合唱”這一經典的紅色藝術作品。

讲座正式开始时,李娟老师首先将各人的思绪带回到了1939年那动荡、战乱的中旧中国,并提出问题:“在这样的时代,表达自己爱国情感最好的方式是什么?”答案显而易见,是音乐。 李娟老师指出,相对于文学、绘画等其他艺术门类,人类的大脑皮层感知音乐是最直接的,因此音乐最能直接的引发人的情感,这也是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能够涌现出如此多经典的红色音乐作品的原因。
在介紹了這首作品的作者冼星海的生平後,李娟老師指出,《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也是最有影響的一部代表作,由詩人光未然作詞,以黃河爲配景,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曆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鬥爭精神,痛訴侵略者的殘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廣闊地展現了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並向全中國全世界發出了民族解放的戰鬥警號,從而塑造起中華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黃河大合唱》是一個多樂章的聲樂套曲,它以豐富的藝術形象,壯闊的曆史場景和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兒女的英雄氣概。

在赏析套曲的开章《黄河船夫曲》时,李娟副教授首先为各人介绍了我国民歌的大致分类:号子、山歌和小调。这首《黄河船夫曲》是一首经典的劳动号子,表达了其时黄河上的船夫在汹涌澎湃、排山倒海的黄河面前奋勇向前、奋不顾身的伟大形象。
隨後,李娟副教授通過自己獨到的見解,使各人了解到《河邊對口曲》的創作手法:差异的歌詞,簡單的旋律,卻在豐富的音樂表現手段下使聽衆线人一新,不光不會産生審美疲勞,反而讓聽衆越发直觀的感受到了在這河邊的這兩個身逢亂世的普通人遭遇戰爭,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絕望的心情。
《黃河大合唱》的最後一個樂章是《保衛黃河》,歌曲接纳了齊唱、輪唱的演唱形式。歌曲中使用了三個聲部進行輪唱,將“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等氣勢磅礴的畫面表現得淋漓盡致,各個聲部此起彼伏的音響效果象征了在抗擊日本侵略者戰場第一線的中華兒女,猶如一個個此起彼伏的浪花,最後彙聚成驚濤駭浪撲向敵人的壯烈情景。

最後,李娟老師在簡單的講授了聲樂發音的基本要领後,與所有參與講座的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演唱了這首氣勢磅礴的《保衛黃河》,各人似乎回到了那個年代,感受著音樂帶來的革命激情。

本次講座在各人的熱烈的掌聲中落下帷幕。
這是音樂教育中心黨支部爲了迎接十九大勝利召開而做出的一次親曆踐行,通過以音樂的形式講授黨的曆史,將嚴肅和理性的曆史轉爲形象化、生動化的表達,作爲一次直觀的紅色教育體驗。音樂是情感的結晶,是生活的凝聚,是曲調和歌詞的融合,紅歌紅曲中所蘊含的悲憤的控訴、深沈的情感、民族的自豪、歌頌的喜悅等等情緒,一定能夠觸動人心最感動之處、觸及靈魂最深刻之處、觸及思想最高尚之處,以感性形象的方式,加強教師和學生政治思想教育和支部建設。
之後,音樂教育中心黨支部還會推出一系列的紅色經典音樂的講座,爲我校的黨建事情出一份力,爲中國共産黨的焦点精神的宣傳盡一份心。
供稿人:劉俊峰
音樂教育中心黨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