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周三)下午,中文系黨支部召開了組織生活會,支部書記羅軍鳳爲各人講授題爲“錢穆《國史大綱》的家國情懷”專題黨課。

錢穆在《國史大綱》表現的是受宋明理學影響頗深的史學體系。整體上說,錢穆承繼了宋代士医生的王霸義利之學,評述中國曆史的成敗利弊。在宋儒看來,周秦漢唐不過是實行犷悍,他們追求的,是上古堯舜禹之王道,犷悍追逐利,王道追求義。宋儒的王霸義利之學是爲了提出王道的理想,置之于現實王權之上。而錢穆《國史大綱》的理想不再是堯舜禹的王道,而是建设一個理想化的“文治”政權。一個政權的好壞,首先在于,它是否能廣泛調動社會各階層的活力,尤其是有學術文化配景的士医生,提出天下治理之道,並力促其實施。這個政府不能只是爲一己之私利,保護自已的族群利益而已,這樣的國家看法,與封建帝王“家天下”的觀念完全纷歧樣。其次,一個政權的好壞,在于它是否生存中國傳統文化。曆史上的世家大族、立志兼濟天下的士医生,在動亂年代中生存了良好的家風和禮法,肩承了儒家的道德責任,中國傳統文化得以延綿不絕。與評價政府的標准相同,評價個人,看重的是個體是否能突破一己之私,以民族、國家、天下爲己任。宋代士医生受時代精神之鼓動,以天下爲己任,推崇宗教式的道德信仰,成爲文治政府的主持與領導。
錢穆利用豐富的史料,從中國曆史的動蕩中得出經驗,如果統治者只關注家族、階層利益,這個政權會很快失去活力;如果思想上沒有國家看法,民心離散,國家必會分崩離析;舊的制度失去凝聚人心的作用,如果沒有凝聚民心的新的思想出現,國家必將在黑黑暗沈淪;世家大族如果只顧家族的安危,不盡忠于國,必將失去政治职位,家與國一起淪落;士医生如果不從國家、民生角度考慮問題,只專注于一己之集團的利益得失,陷入無休止的黨爭,國力也將消耗在囂囂議論中。縱貫《國史大綱》的,是錢穆對民族、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懷。
《國史大綱》是錢穆在北京大學講授“中國通史”的講義,成書于抗日戰爭時期。在特殊的年代裏,北大南遷,他的中國通史課程,是西南聯大最火爆的課程,他的中國通史講義,在同學之間以手抄本形式流傳,同學們對于民族、國家,油然而生奮發愛惜保護之意。錢穆在香港創辦新亞書院,上溯宋儒講學精神,致力于傳播中國文化。錢穆告誡天下讀書人,要對本國曆史懷有“溫存”與“敬意”,不要抱偏激的曆史虛無主義。錢穆的學生余英時說,錢穆一生都在爲“故國”招魂。“家國”情懷延續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焦点價值觀的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配合的價值追求。增強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民族正氣和時代精神,是教育事情者的責任和擔當。
圖文:中文系黨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