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爲首頁   |   加入收藏   |   English
科研治理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科研治理 >> 正文
關于申報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研究專項的通知
2020-08-27  點擊:[]


列位老師:

2020年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研究專項申報事情已啓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哲學社會科學事情的重要論述精神,緊緊圍繞加速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始終遵循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曆史、掌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切實加強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重視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確保有人做、有傳承。

二、目標定位

为进一步发挥学术传承、人才培養的作用,冷門研究專項自2020年起,創新組織治理方式,從資助單個學者、單個項目逐步轉向對學術團隊、學科領域的長期資助。

1、聚焦國家需求。堅持國家需要、國家站位、國家水准,主要資助對國家發展和文明傳承具有戰略性、儲備性、長遠性的冷門絕學研究。

2、突出學科建設。着眼冷门绝学学科久远生长,每年重点遴选一些研究领域予以支持,推动相关学科领域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生长偏向、科学计划学科生长。

3、扶持學術團隊。立足于穩定冷門絕學研究隊伍、加強中青年人才儲備,強化學術團隊導向,重點支持依托PP电子學科研究基地、長期相助研究的學術團隊,推動相關學科領域形成結構合理、代有傳承的人才梯隊。

4、視情滾動資助。遵循冷門絕學的學科特點和研究規律,倡導“十年磨一劍”“甘坐冷板凳”的治學精神,對獲資助的項目建设定期檢查評估和動態退出機制,對評估及格的予以滾動資助。

三、資助領域

一般認爲,冷門學科主要是指一些學術關注度低、结果産出難、研究群體小的傳統PP电子學科領域和研究偏向;絕學是冷門學科中文化價值獨特、學術門檻很高、研究難度極大、研究群體很小甚至後繼無人的瀕危學科。甲骨學、簡牍學、敦煌學、古文字學、瀕危語言(方言)研究、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與曆史研究(藏學、蒙古學、西夏學等)、特色地域文化研究、傳統文獻和出土文獻整理與研究,等等,均屬于冷門絕學的範圍。

本研究專項旨在重點支持對國家發展、文明傳承、文化宁静具有重要意義或填補空白,但目前投入不足、人才匮乏、研究斷檔、亟需搶救的冷門絕學,並對邊疆史、邊海防史等學科領域予以傾斜,側重PP电子基礎研究,鼓勵學者根據學術興趣和學術積累運用新理論新要领進行跨學科跨領域研究。

四、資助強度

自2020年起,本年度冷門絕學研究專項分爲學術團隊項目和學者個人項目兩個類別,申請人可自行選擇其一申報。學術團隊項目參照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的標准,一般爲每項60-80萬元;學者個人項目參照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重點項目的標准,一般爲每項35萬元。申請人應凭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治理辦法》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資金治理辦法》(詳見國家社科事情辦網站)的要求,根據實際需要編制科學合理的經費預算。同時,責任單位應對獲立項的學術團隊項目和學者個人項目給予相應的配套研究經費支持。

五、申報條件

1.申請人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执法,堅持正確的政治偏向、價值取向和研究導向,遵守國家社科基金有關治理規定;能夠獨立開展研究事情,具有副高級(含)以上職稱。

2.申請學術團隊項目應具備以下條件:(1)首席專家應當具有正高級職稱、較高學術造詣和較大學術影響力;(2)具有在長期相助基礎上形成的研究隊伍,包罗首席專家1人,研究骨幹不超過5人;(3)團隊成員應當具有高級職稱或博士學位,具有承擔冷門絕學課題或其他從事基礎研究的學術水平和開展創新研究的能力,專業結構和年齡結構較爲合理;(4)研究團隊相對穩定,有足夠的時間精力投入課題研究。

3.申請人結合自身科研優勢特色,掌握研究重點,自擬選題進行申報。申請人須爲課題的實際負責人。

4.以兼職人員身份從所兼職單位申報本研究專項的,兼職單位須審核兼職人員正式聘用關系的真實性,承擔項目治理職責並承諾信譽保證。

5.凡以博士學位論文或博士後出站報告爲基礎申報本次研究專項,須在《申請書》中注明所申請項目與學位論文(出站報告)的聯系和區別,申請鑒定結項時須提交學位論文(出站報告)原件。不得以已出书的內容相同或相近的研究结果申請本研究專項。

6.凡主持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重大研究專項項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和其他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的學者,以及本年度申報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的申請人,不能作爲課題負責人申請本研究專項中的學術團隊項目;凡主持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其他國家級科研項目的學者,不能作爲課題負責人申請本研究專項中的學者個人項目。

六、事情部署

本研究專項自2020年起實行網絡申報和評審。具體部署如下:

1.申請人請下載填寫《申請書》,一式三份,于9月18日12:00前提交主E708,因項目限項申報,彙總上報後,學校將組織專家評審,擇優推薦。

2.網絡申報系統于9月20日至9月28日開放,在此期間申報人可登陸國家社科基金科研創新服務治理平台(https://xm.npopss-cn.gov.cn),以實名信息注冊賬號後登錄系統,並按規定要求填寫申報信息(已有賬號者無需再次注冊)。逾期系統自動關閉,不再受理申報。

國家社科基金科研創新服務治理平台中的“項目申報系統”爲本次申報的唯一網絡平台,網絡申報辦法及流程治理以該系統爲准。

七、其他事項

1.申請人須凭据《申請書》和申報通告要求,如實填寫质料,保證沒有知識産權爭議,不得有違背科研誠信要求的行爲。凡存在弄虛作假、抄襲剽竊等行爲的,一經發現查實,取消五年申報資格,如獲立項即予撤項並通報批評,列入不良科研信用記錄。

2.本研究专项实施分类治理。学术团队项目不明确限定研究周期,实行“竞争入选、定期评估、动态退出”的治理机制,一般立项后3年内检查评估一次,重点评估学术团队在课题研究、學科建設、学术交流、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人才培養等方面情况,评估及格的予以转动资助,评估不及格的停止资助;学者小我私家项目研究周期一般为3-5年,允许个体研究难度大的项目适当延期,对定期完成研究任务、结果质量较高、下一步研究计划明确的,经评估后视情予以转动资助。

學院聯系人:張舒婷,聯系電話:82667290/88967290

郵箱:shuting19@mkako.com

社科處聯系人:肖瑤,聯系電話:82663983

郵箱:xiaoyao2018@mkako.com

PP电子科研

2020年8月27日


版權所有: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設計與制作:西安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鹹甯西路28號   郵編: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