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老師:
爲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創新支撐引領作用,2020年9月,陝西省林業局發布了《陝西生態空間治理十大創新行動》,這十大創新行動以推動我省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爲目標,著力解決生態空間治理領域突出問題,提升生態空間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和依法治理能力,爲建設美麗中國貢獻陝西力量,爲建設美麗陝西提供科學指南。經省社科聯與省林業局雙方協商決定,相助開展陝西生態空間治理重點課題研究,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課題指南
1、创新生态空间治理理论。增强生态空间基础研究,科学认知陕西生态空间结构及特征,深入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机理 机制,促进自然、生态、PP电子、地理等学科的交织融合,富厚创新秦岭祖脉、中央水塔等生态空间理论,科学指导生态空间治理事情。
2、探索生態空間分類管控機制。精准掌握自然生態系統結構、特征和演化規律,優化分區管控要领,構建永久生態空間和一般生態空間大保護花样,建设健全生態空間分級管控體系。
3、創新自然保護地建設模式。開展大熊貓國家公園、秦嶺國家公園治理體制、公衆參與治理機制研究,構建建設與治理標准化、規範化體系。整合優化各類自然保護地,創新治理體制機制,實行各類自然保護地差別化管控,增強永久生態空間服務功效。
4、強化森林資源保護機制。提升森林資源監測水平,創新林地資源分類分級治理體系,探索天然林保護和公益林保護並軌制度,建设健全森林康健經營機制。
5、開展生態修複區劃與評價。加強自然生態系統承載力研究,確定生態系統修複重點區域,構建生態修複適宜性評價體系,建设森林、草原、濕地、荒原及過渡區的生態修複路徑,創新生態修複模式。
6、研究生態修複管控機制。探索建设生態修複治理全程管控機制,構建“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開發式治理、市場化運作”的生態修複管控模式。創新先造後補、以獎代補、購買服務、贖買租賃、以地換綠等國土增綠形式,統籌推進各項生態修複工程。
7、開展生態重建調查與區劃。加強生態重建區與退化生態系統的監測與評估,構建生態重建區的承載力評價體系,建设典型困難立地生態重建路徑,分類施策,集成創新生態重建機制和技術模式。
8、構建生態富民産業體系。加強林業産業開發與利用技術一體化研究,創新特色經濟林提質增效、高標准經濟林建園、林産品精深加工技術體系,探索區域化和園區化集中發展模式,構建生態空間治理工程與生態富民增收新模式。健全生態産品標准、認證及標識體系。完善生態産品示範推廣和基地建設等支持政策,推動生態産業富民。
9、創新綠色發展模式。研究國有林區綠色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增強林區林場發展內生動力。健全集體林地“三權”分置運行機制,賦予商品林經營主體更多自主權,合理引導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進山入林,創新生態富民模式。
10、完善生態補償機制。探索生態空間保護與修複多元化投入機制,建设健全森林、草原、濕地、荒原生態效益補償辦法,完善野生動物造成人身財産損害補償制度。建设健全退耕還林、護林員、公益性崗位等生態補償機制。
11、建設生態服務平台。挖掘特色的生態産品,構建森林康養、自然體驗、生態遊覽觀賞等服務平台。總結森林都市、森林鄉村及森林文化小鎮建設有效做法和乐成經驗,加大推廣力度,提升生態服務能力。
12、探索生態文明教育機制。深度挖掘祖脈秦嶺、母親黃河等文化積澱,研發一批主題突出的生態文化産品,推廣普及自然教育模式,鞏固提升生態文明教育示範基地,完善自然體驗基地和國家步道建設,建设生態文明教育長效機制。
13、推進實施林長制。研究我省各級林業部門機構設置,推動建设全省統一的林業行政治理機制和生態衛士體系。探索建设覆蓋生態空間資源的林長制,制定《陝西省林長制實施意見》,全力推進生態空間治理科學化、規範化、法制化進程。
14、構建生態空間法制體系。加強生態空間法治建設研究,開展現有执法法規與生態空間治理的適宜性評價,提出生態空間治理制度建設意見。推動自然保護地、天然林保護、濕地、草原、荒原等重要領域地方立法與修訂。推動制定《陝西省生態空間治理條例》。
15、理順生態空間執法體制。研究理順生態空間行政執法體制,推動綜合行政執法制度建設,制定大熊貓國家公園陝西省治理局資源環境綜合執法方案,建设健全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
16、完善執法監督機制。研究推動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完善監管規則、標准和信用懲戒、互聯網+監管等現代監管措施。健全重大事項法制審查制度、執法責任追究制度和複議訴訟責任倒查追究制度。
17、加強創新人才制度建設。加強生態空間治理人才隊伍建設,創新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優化職稱職級崗位設置和技术鑒定,完善創新人才制度和激勵機制。
18、創新資金投入機制。探索開展生態空間治理創新投融資機制,設立生態空間創新發展專項資金。建设生態空間治理、修複、保護示範工程申報制度,鼓勵開展各種科技創新示範活動。
19、開展生態空間規劃戰略研究。研究統一規範的生態空間規劃編制機制,制定生態空間規劃編制指引和技術規範,鼓勵各地開展生態空間規劃試點,科學指導《陝西省生態空間治理中長期規劃》編制,逐步建设起戰略規劃爲統領、專項規劃爲支撐的陝西省生態空間治理規劃體系。
20、探索生態空間治理有效模式。研究差异區域、差异發展階段生態空間建設的有效模式,總結有效做法和乐成經驗,制定《陝西省生態空間治理試點方案》。開展重點縣(區)生態空間治理先行示範區建設,完善相關技術措施,創新生態空間治理制度。
項目申報人在所列示的課題指南中選擇並緊扣指南內容自擬題目開展研究。
二、項目申報
本項目爲陝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項目中的相助項目。現面向全省公開征集,由陝西省社科聯、陝西林業局組織實施。項目由依托單位申報,不受理個人或個人聯名申報。
(一)申報條件
1.項目申報人須具備下列條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执法;具有獨立開展研究和組織開展研究的能力,能夠承擔實質性研究事情;原則上應具有中級以上職稱或副處級以上行政職務。
2.項目課題組成員原則上由與本研究偏向相關配景的人配合組成,並實際承擔研究任務。
3.項目申報人作爲主持人只能申報一個課題,同時可作爲另一個課題的課題組成員。單純作爲課題組成員的,可同時參加兩個課題組。超過的,按不及格申請處理。
4.项目依托单元须切合以下条件: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雄厚的學術資源和研究实力;设有科研治理职能部门;能够提供开展研究的须要条件并允许信誉保证。以兼职人员身份从所兼职单元申报本项目的,兼职单元须审核兼职人员正式聘用关系的真实性,肩负项目治理职责并允许信誉保证。
5.鼓勵與相關領域省外社科研究機構或專家相助申報,鼓勵與相關領域自然科學研究機構或專家相助申報。
6.各依托單位須加強對申報事情的組織和指導,嚴格審核申報資格、前期研究结果的真實性、項目組的研究實力和相關條件等,並簽署明確意見。
(二)申報資料
申報項目須凭据要求如實填寫《2020年度陝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項目申報書》(一式三份)、《論證活頁》(一式六份)及彙總表,在規定時間內報送至主E708處。電子版《申報書》、《論證活頁》及彙總表(申報書及論證活頁以WORD文件花样,彙總表以EXCEL花样)一並報送至聯系郵箱shuting19@mkako.com。請在《申報書》紙質版右上角空白處和彙總表紙質版、電子版的備注欄須注明所選課題指南序號。
三、項目立項
本項目由省社科聯和省林業局組織相關專家組成評審組進行立項評審。評審接纳匿名方式,主要考察項目綜合研究能力,包罗項目團隊研究人員組成、項目設計、研究要领、預期目標、相關结果等,擇優確定。評審結果按規定法式審批後,由省社科聯下發立項通知並頒發《立項證書》。
四、項目研究期限
本項目研究期限爲課題立項發布之日起至2021年9月30日。
五、有關要求
(一)申報項目時要如實填寫质料,並保證沒有知識産權爭議。
(二)省林業局根據需要全程參與相關項目研究事情,提出研究要求。省社科聯、省林業局將不定期督導項目進度與質量。
(三)項目申報人在項目執行期間要遵守相關承諾,履行約定義務,定期完成研究任務;獲准立項的《申報書》視爲具有約束力的資助条约文本。除特殊情況外,最終研究结果須先鑒定、後出书(發表),出书(發表)時需注明系“陝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項目”字樣,未經省林業局同意,項目組及成員不得對外發布研究结果。
(四)項目申報人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將予以撤銷:
1.項目研究结果違反國家执法法規;
2.剽竊他人结果,弄虛作假;
3.研究结果與批准立項的項目研究設計明顯不符;
4.結項结果首次鑒定爲不及格,經修改後二次鑒定仍不及格。
被撤銷項目的負責人3年內不得申請省社科聯和省省林業局課題研究項目,列入不良科研信用記錄,並從省社科聯專家庫中剔除。
(五)項目申報時間截止至2020年10月26日星期一,逾期不予受理。電子版請發送至電子郵箱:shuting19@mkako.com。發送郵件時請注明項目名稱。
學院聯系人:張舒婷,聯系電話:82667290/88967290
社科處聯系人:肖瑤,聯系電話:82663983/88963983
PP电子科研
2020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