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密的通关仪式上我说,谢谢哈密以阳光的辉煌光耀和哈密瓜的甜蜜接待我们。到了去吐鲁番的路上,天气不行思议地热起来。野外气温近50度,身上却不出汗。一种灼烫的感受,无声无息裹严了你。不是烧灼的尖锐,是一种“感受”。 20年前我来这一带,那干热的影象正是这样的,那种感受全被叫醒了。
——高昌故城離吐魯番40公裏。因其“地勢高敞,人廣兴盛”而得名。沿途是綠洲,乡村密集,農貿繁盛。怎麽也想不到,拐幾個彎,在曠野盡頭,突然浮現出一座城,寂然無聲地朝我們移動,在熱氣的蒸騰下神秘地靠近車隊!有人驚呼:“海市蜃樓!”不,不是海市蜃樓,我們來到了一座真真實實的古代都市——高昌故城!
接待的是吐魯番地區文物局長王霄飛。他高挑個,一口東北風的普通話,一付眼鏡盡顯文難。不畏酷熱,在烈日下不戴帽子。我要他用一兩句話說說自己,他卻先介紹身後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博士畢業,一個在讀博士。嚇我一跳,知道此人更有來曆,仍追問他的情況。他只說了四個詞:北大畢業,美國讀博,吉林師大任教,公招到這裏當局長。見我還要問,歉意地笑笑,開始了如數家珍地講解。
——他說,西域古國高昌,地當天山南路的北道交通要沖,爲古代新疆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和交通樞紐。始建于公元前1世紀漢代,特别城、內城、宮城三部份,均呈不規則方形。面積達193萬平米,有一個小都市大了。全城人口3萬,僧侶3千,是世界宗教文化荟萃的寶地之一。在13世紀末的戰亂中廢棄,大部门建築物消失無存,目前保留較好的外城西南和東南角生存兩處寺院遺址。內城北部正中有一座不規則的小城堡,當地人稱“可汗堡”。
城牆由夯土築成,有清晰的夾棍眼。全城當年共有12重大鐵門,分別冠以“玄德”、“金福”、“金章”、“建陽”、“武城”等差异名號。都市中衡宇鱗次栉比,有作坊、市場、廟宇和居民購買區。建築结构與當時長安城相仿。所以現在保護加固遺址也請的是西安的古建修繕隊。我們問曬得黝黑的師傅是哪嗒的鄉黨,他說長安秦鎮的。
——王局长给我们讲了两个高昌故事。一个是玄奘与高昌王的故事。其时这里是世界宗教文化荟萃之处,佛、道、袄教都有。玄奘西行路过,笃信释教的高昌王待以上宾,赐以重金,足够玄奘20年的盘缠,又亲修通关文牒,着西域各国放行。玄奘应允归途中在高昌讲经两年。遍游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诸国, 17年后踏上归途。本可走南亚另一条更方便的路回国,为了讲经允许,玄奘拐到高昌,诵经讲佛,弃与高昌王拜为兄弟,留下了千古韵事。
另一個是高昌珍寶迷宮的故事。唐軍壓境,高昌王鞠文泰自酌無法反抗,便在沙漠之中修建迷宮,將珍寶盡數藏入其中,准備唐軍退卻後供複國使用。但他的兒子卻將迷宮秘圖獻給唐軍以表臣服。高昌勇士知道後,潛入唐營奪走迷宮圖,逃入大漠。這成爲史上一大迷案,引得以後許多冒險家來這裏探寶。近幾年,成爲一些西部電影的故事蘭本,還做成了電子遊戲,廣泛流傳。
——这里在9世纪后还成为回鹘高昌国的首府。原在蒙古高原的回鹘汗国失败后,有十五个回鹘部落西迁此地,建设起“高昌回鹘国 ”。从9世纪起,历五代、北宋、西辽、元,到14世纪,存在500多年。在回鹘文书中存有回鹘文的《玄奘传》,1930年在新疆出土,现已翻译整理。《金灼烁经》的回鹘文译本,成为研究古代维吾尔语和宗教的基本资料。《乌古斯可汗传说》则是维吾尔族最早有关自己始祖的传说。现收录在《福乐智慧?导言》之中。20世纪在吐鲁番、哈密发现的译成回鹘文的《弥勒会见记》抄本的残卷,证明这里在汉代已经有中国最早的戏剧演出……
王局長邊走邊講,由下午5點直到9點。由于經度差別,這裏9點正值黃昏。鳳凰衛視的美女主播田桐,在古城遺址前作各種神態和姿式的留影。青春與蒼涼、當下畫面與曆史回音、女性的柔媚與鐵血的滄桑,被夕陽剪輯到了一起……
2014年7月27日于中國吐魯番麥西萊甫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