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次是第二次來到伊斯坦布爾,海上陸上絲路在這裏交织。在世界古都的說法中,有一種五大古都的說法,那就是開羅、雅典、西安、羅馬再加君丁坦丁堡,即我們現在站在的這座都市。作爲世界古都,它名至實歸。它曾經是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拉丁帝國、奧斯曼帝國的首都,是世界文化遺産。
這座都市因爲時空兩個坐標決定了它的职位,上面說的是它在時間坐標上的职位。在空間坐標上,這座都市橫跨歐亞兩大洲,以博斯普魯斯和達達尼爾兩個海峽以及其中的達達尼爾海,扼住了俄羅斯和6個中亞、東歐國家的咽喉。那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敵,好一個不怒而威的氣概。
博斯普魯斯海峽這樣一個戰略要沖、軍事重鎮,那名字卻蘊涵著一個美麗的愛情傳說。它在希臘語中是“神牛之渡”的意思。古希臘萬神之王宙斯,曾變成一頭雄壯的神牛,馱著他的情人,一位美麗的人間公主,穿過波濤洶湧的海峽,登上了彼岸。難道這寓意著絲綢之路2000年來絡繹不絕地經過海峽,將友誼、文明和財富源源不斷輸向對岸嗎?
上次來有點慌忙,由于土耳其地陪翻譯的中文经常說的不知所雲,對這座名城只能說霧裏看花,莫名其中妙處。那次只記得看了無數精美絕倫而又體量很大的伊斯蘭寺院,只記得正逢土耳其大選,街上有许多候選人的畫像,只記得土耳其朋友在向我們介紹自己的國家時,经常愛說:“我們是信仰伊斯蘭,但我們是現代民主國家。”還記得當時土耳其幣值很大,100萬舊裏拉即是1個新裏拉,約即是4.5元人民幣。有幾千萬元的票面,上洗手間也要幾十萬,我還收藏了一張千萬大鈔作紀念,只相當于40多元人民幣。還記得什麽呢?記得這裏的大巴紮真大,我走迷路了出不來,很虛驚了一場。不瞞你說,我在這個巴紮裏花100多美元(當時值860元)買的一塊綠色的玉墜,回國兩年後竟然變了顔色……
海峽風光依舊,風涼清徹,我們搭船遊覽,兩岸的宮廷、博物館全具有世界頂級價值,緩緩地從我們眼前掠過,迎我們而來,又離我們而去,像是時光老人在一頁頁翻著曆史書,讓我們靜靜地體味。
這次遊海峽時,我的心情稍有差异,不再是贊歎別人院子裏的風景,也贊歎我們自己的國家。因爲幾年前,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甯號(那時還叫瓦良格號)就從裏海經過這裏到中國的。1998年-1999年期間,一家中國博彩業商業集團創律集團以2000萬美元購買了烏克蘭的這艘6800噸級的棄用航母,其間頗費曲折,各人都已知道,各種國際政治勢力的觊觎和幹預,考驗和磨煉著中國人的智慧、能力,檢驗了我們民族強國夢的急切。
購買法式結束後,1999年7月,我們雇了一艘拖船拖著瓦良格號開始了漫長的回國之路。這其實是一條現代海上絲綢路,正幸亏博斯普魯斯海峽與古代路上絲綢之路交彙。但准備通過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時,“在第三國的提醒下”,以宁静爲名不讓拖船通過海峽。軍艦只好漂蕩在裏海波濤之中,一度甚至退回原海港。在整整兩年時間裏,中土政府和軍方最高層反複協商,在經濟、旅遊與其他方面給予幾倍于購船費用的優惠和援助,直到2001年8月25日,才最後同意放行,附加了20多項限制性要求,其中有一條,是必須在白昼通過。
各人可以想象一下,當這艘巨無霸大船緩緩通過達達尼爾海峽時,我國第一艘航母是如何自豪的檢閱著曾經稱霸世界四大王朝的巍峨、古堡雄獅和林立的殘垣,是如何檢閱著我們民族艱辛曲折的曆史。
中國巨艦由土耳其達達尼爾海峽這個最小的海,駛向愛琴海、地中海,經直布羅陀海峽出大西洋,又繞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入印度洋,再穿馬六甲海峽進入南中國海,精彩地完成了對海上絲路的現代穿越。
2012年9月,中國首艘航母遼甯號正式列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編制。
2014年8月28日 土耳其共和国 伊士坦布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