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电子學院博2019黨支部于11月3日下午舉辦黨史學習教育讀書會。學院黨委副書記王勁出席此次活動,支部全體黨員參與此次活動,活動由宣傳委員田園園主持。

本次运动围绕由美国哈佛大学“中国先生”傅高义教授倾情创作的《邓小平时代》一书,由郭娟娟、赵列、王培圆、孙竞益四位党员同志依次领导支部全体成员进行学习、研读与讨论。
該書是對鄧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國驚險崎岖的革新開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展現了中國政治、經濟及社會轉型的曆史變局和內在邏輯。鄧小平同志是中國革新開放的總設計師,其思想與理論爲中國現代化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故而當下我們重溫黨史,對這部以鄧小平爲主體的非虛構曆史著作進行深入解讀,則顯得十分须要。

郭娟娟同學導讀
郭娟娟同學首先帶領各人回顧了1904-1977年鄧小平同志曲折的人生經曆。在鄧小平人生的前73年中,他在莫斯科奠基一生的基本原則,他在困境中思考國家未來,他在複雜的政治環境下死守底線。在他的一生中,他堅定了自己一生的信仰,創造了中國的“鄧小平時代”。

趙列同學導讀
趙列對1978-1980年期間,鄧小平從複出到逐步掌握最高權力過程中所做的重要事情做以解讀,包罗確立對外開放的思路,糾正兩個“通常”的錯誤,摸索中國的“自由民主”的界限,充实打開學習外國先進科學技術和治理經驗的大門等等。他分享道,鄧小平是中國革新開放的總設計師,爲中國步入革新開放新時代建设了不行磨滅的曆史功勳,爲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设了不行磨滅的曆史功勳。

王培圓同學導讀
王培圓領讀的部门爲1978年至1989年期間,鄧小平在經濟發展和領土問題上所做的主要決策。在實施政策時,面對批評者質疑的聲音,頂住壓力,走出中國特色的經濟發展门路。在領土問題上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表現出堅定不移的決心。她分享道:“通過閱讀學習,我越发堅定了自己作爲一名共産黨員保持自己的信仰不動搖,堅定的跟黨走的決心。黨的每一次決策都具其價值和意義,對于決策落實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都是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门路前進的一步,我們作爲黨員,理應與黨一同前行,同甘苦,共患難。作爲一名高校博士生黨員,我應該做好自己的本職科研事情,同時積極參與黨組織事情。保持初心,與黨同行!”

孫競益同學導讀
孫競益精煉原文內容,講述了1989年後,鄧小平爲繼續貫徹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治國路線,在國際大氣候與國內小氣候的雙重困境之下,展現出世界範圍內領導人少有的毅力、堅韌和十足的自信。在政治上,鄧小平同志通過改變考核和任免標准,以身作則廢除了領導職務終身制,使中共幹部隊伍的觀念和行爲方式面目一新;在經濟上,徹底抛棄以階級鬥爭爲綱的意識形態,進一步加速開放法式,用“發展就是硬原理”維護政治統治的正當性,使中國經濟得以保持高速增長;在文化上,鼎力大举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在青年一代心中種下了愛國主義的種子,讓青年一代真正以中國傳統曆史文化爲榮。

隨後支部所有黨員就書中內容進行討論,再次細數鄧小平同志作爲中國20世紀偉大的領袖人物所做出的重大貢獻。其關于科技強國的預見,令“科教興國”持續作爲我國的發展戰略,指引中華民族實現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其關于宁静發展的願景,如今是習近平總書記所倡導的人類命運配合體理念,是中國在國際交往中展現出的大國擔當。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當下世界,中國始終堅持爲協同發展、共促共進發聲。
通過學習與討論,我們也越发明確,身爲一名青年共産黨員,要堅定理想信念,強化理論學習,爭取與時俱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強化自身素質,爲組織建設貢獻力量。
博2019黨支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