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爲首頁   |   加入收藏   |   English
肖雲儒絲路行記
當前位置: 首頁 >> 肖雲儒絲路行記 >> 正文
【肖雲儒絲路行記之四十三】突厥人为什么以狼为图腾?
2014-09-04  點擊:[]

突厥是中亞民族的一個重要身分。突厥人最初居住在今天葉尼塞河的上遊。公元5世紀左右,被亞洲北部大國柔然所迫,遷至阿爾泰山南面,淪爲柔然的奴隸。近百年後的6世紀才獲得獨立,隨後他們打敗柔然,征服中亞,建设起幅員廣闊的突厥汗國,勢力一直擴展到蒙古高原。之後,國土又朝西擴展到波斯帝國邊境。突厥汗國後來分爲東突厥、西突厥和後突厥三部门。

到了11世紀和13世紀,西突厥人中的塞爾柱和奧斯曼兩支部落先後遷徙到西亞,分別建设起龐大的塞爾柱帝國和奧斯曼帝國。他們在崛起的時候,軍旗上繪著金色狼頭,號稱狼旗,並以狼作爲民族的圖騰。

“圖騰”一詞本源于印第安語,意思爲“它的親屬”“它的標記”。在原始人信仰中,经常認爲某個氏族的人都源于某種特定的物種,或與某種動物有親屬關系,圖騰信仰便與祖先崇敬漸漸融爲了一體。在許多圖騰神話中,某種動物或植物成了這個民族最古老的祖先。他們崇敬本民族的圖騰,並以它作爲本氏族的名稱和標志。像我們中華,遠古也有以朱雀、牛、魚、蝦爲圖騰的後颉、神農、東夷、熱海等部落,到了黃帝時代整合爲龍圖騰。

那麽,突厥人爲什麽要選擇狼這種凶悍的動物作爲自己的圖騰呢?相關記載告訴了我們兩個傳說:

第一個傳說,認爲突厥人本是匈奴人的一支,姓阿史那。但是後來,這個匈奴支系被鄰國所占領,整個部落盡被殺戮,剩下一個十歲的小男孩,士兵們不忍殺他,砍掉他的雙腿,棄于灌木叢中。有條牝狼出于母性的憐憫,用自己的乳和獵物的肉養大了這個男孩。男孩長大成人後,與牝狼結合懷了孩子。聽說小男孩還活著,鄰國國王又派人去殺死了他。牝狼卻逃走了,來到高昌國北山的一個山洞,産下了十個男孩。他們長大後娶妻立室,各有一姓,阿史那即其中一姓。

第二個傳說是,突厥人的祖先原先在匈奴之北的索國,首領名阿謗步,有兄弟十七人,皆生性愚癡,紛紛敗落。只有一個兄弟叫伊質?泥師都的,爲母狼所生,有特別的靈氣,能夠呼風喚雨。他娶了夏神和冬神的女兒兩個妻子,一個妻子一胎便生了四個男孩,大兒子由于能關心部落人的痛苦,被各人奉爲君主,國號爲“突厥”。

以上兩個傳說內容稍有差异,卻都認爲狼是突厥人的祖先。在世界各民族的古代傳說中,都說到過熱心撫育人類幼兒的善良的動物,以後便將這種動物奉爲自己的祖先而加以頂禮膜拜的故事。我想,這恐怕反映了遠古時代人在大自然中生活,人與動物共居那種依稀的集體記憶,具有相當的真實性。由于那時沒有文字的確切記載,這些集體記憶在代代口傳的過程中,逐漸魔幻化、神聖化。而突厥人膜拜狼圖騰,恐怕又與他們崇敬狼在荒原上頑強的生命力、物種競爭力,以及剛強、堅毅、野性有關。他們希望狼的這些生命優勢,能夠轉化爲自己種族的基因,幫助自己在殘酷的生存競爭中強大起來。

很快就要離開土耳其,離開信仰伊斯蘭的地區,而進入另一種文化風情、歐洲文明境地了。微風和水霧撫摸著陽光曬熱了的皮膚,那麽潤澤。我對中亞、西亞開始忍不住自己的依戀。這裏的大地,山崖褶皺層叠,溝壑傷疤深深。歲月啊,風啊,水啊,你們有几多愛和恨竟如现在骨銘心呢?

2014年 8月27日 土耳其共和国 安卡拉

附件列表:本新聞不包罗附件。


上一條:【肖雲儒絲路行記之四十四】城因人而活
下一條:【肖雲儒絲路行記之四十一】:在土耳其看"窑洞"和"隧道战"

版權所有: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設計與制作:西安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鹹甯西路28號   郵編:710049